close

九點鐘,客廳裡準時傳來「吱吱吱」的聲音——女兒又開始她的靜夜遊戲了。
    女兒的玩伴是一隻米黃色的小老鼠,這只會散步的小老鼠,是地攤上一元錢的小物品。一塊黃色海綿剪成老鼠外形,一根細鐵絲撐出便便的腹部,小塊廢水泥做轉軸,繞上一根粗棉線從頭部穿出。走動時,絲線拉動轉軸,小老鼠便一顫一顫地踱起步來。
    女兒今年八年級,每天十節課,每晚作業要做到十點以後。原以為她不會喜歡這種幼稚的小玩藝兒,誰想乍一相逢,就視為莫逆,珍而重之放在自己的書桌邊。寫累了,學倦了,就牽著她好朋友的「手」繞著客廳散步。
    我眼潮潮的——女兒的側影透出一股寂寞和蕭瑟。從小到大女兒一直很孤獨,同齡的小夥伴們,要麼奔波在各類特長培訓班之間,要麼自閉於沉重的課業負擔中,她找不到相投的玩伴。女兒的玩伴除了電視,就是大大小小、姿態各異的布娃娃。她所有的遊戲都是周伯通式的自說自話,左右手互搏。
    無獨有偶,我想起前不久發生在班上的一件事。學生劉會鋼的媽媽對我說,最近一向慵懶的兒子像變了個人似的,總是早早起床催她做飯,然後急急忙忙上學。她問,是不是孩子在外惹什麼事了?我仔細想了想,說,沒有啊,他很乖的。於是,我們約好第二天一早一起去瞧瞧。
    那男孩到校後直奔教室,從衛生角找來一根磨禿頭的掃帚夾在腋下,然後一瘸一拐變換各種姿勢在教室裡走路,一圈一圈,樂此不疲……一問才知,原來班上有個同學自幼白血病,腿不好,每天要拄拐上學,他覺得有趣,就起大早模仿著來玩。
    一整天,我的眼前不停地交疊著這兩幅畫面。誰弄丟了孩子的玩伴,讓他們從沒人玩到完全不會玩?
    我們不停地告誡孩子,生命裡充滿大大小小的競爭,包括快樂和自由,一定不能輸在起跑線上。於是,教師和家長不約而同地用成人的觀點和憂戚,為孩子們締造了一個越來越成人化的世界。如果說孩子是一棵樹,那麼,這棵樹上掛的卻是成人的理想。在這場超前的生命角逐裡,孩子們打鬧奔跑的童年漸漸被擠掉了,生氣和神采漸漸毀棄了。他們失去的不僅僅是兩小無猜的玩伴、豐富多彩的童年,還有對他人的同情關愛,對慈悲的體驗,對未來的憧憬和創造力!
    生命是參差多態的,學習固然是孩子必需的一種行走姿態,玩耍也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種生活方式。正是因為有了玩的介入,學習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成長,才能讓學生有所體悟,有所交流,從而順利地社會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manda125 的頭像
    amanda125

    草梅妹

    amanda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